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5月14日播出“中国出版越走越精彩”,以下为节目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如今人们到书店会发现现在书的种类是越来越多了。古今中外的文史类、社科类、技能类、生活类、益智类、时尚类一应俱全,面向老人的有养生的,面向父母的有子女教育的,面向孩子的有童话、寓言、漫画、卡通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之,想买什么就有什么。中国的图书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解说:
北京图书大厦是一家国有大型零售书店,每天店门一开,顾客就会像川流不息的河水源源不断地涌进书的海洋。人们在这里选购图书的同时也感受着图书市场的变化。
读者1:
进步很大了,现在无论从印刷、装帧,它的进步都是非常大,不仅在印刷质量上字迹清晰,以及外包装上都非常精美,这是和几年前是没办法相比的。
读者2:
现在书的种类特别多,什么类型都有,只要到大厦里什么样的书都可以买到。
读者3:
书籍特别丰富,像一个知识的海洋。我可以找到我所需要的书,比较容易找到,当然也有的太多了,以至于我不知道应该挑选哪一本好。
解说:
顾客们普遍感觉到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图书越来越好看了,尤其是图书的品种是越来越多了。
刘建宏 北京图书大厦企业策划中心副主任:
图书品种从我们的统计数字来看,开业初期的时候我们的品种只有12万种左右,当前我们总品种达到了30万种,其中图书有26万种左右,音像制品有4万种左右。
解说:
图书品种的增加为读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近年来,北京图书大厦的销售势头始终保持着每年20%的强势增长。去年的销售总额达到了4.4个亿,创了历史新高,购销两旺的图书市场折射了我国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壮大。
据统计2005年我国共有图书出版社573家,出版图书224823种,比上年增长了7.94%,比1978年增长14倍。
王涛 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法规司司长:
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个变化,大家知道出版物满足读者需求,有多种需求,出版物市场应该有专业市场、教育市场和一般图书市场。而满足一般读者需求的书我们称为一般图书。长期以来中国出版业一般图书的满足率是比较低的,而通过改革试点,它一般图书的发货能力增强了,满足率提高了,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解说:
而这样的变化无疑是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结果。与我国所有的文化单位一样,出版社在过去属于事业单位,在这样一种体制下出版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束缚,由于不是市场主体,所以只能长期游离于市场之外,提供的出版物也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在十六大报告中,我党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到了战略高度,强调要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张晓虎 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主任:
所以文化体制改革中心的问题就是要破除不适应这些体制弊端和机制弊端,使我们的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解说:
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带动下,图书出版单位陆续转换机制,成为市场的主体。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出版企业脱颖而出。
2002年被称为“中国出版航母”的中国出版集团挂牌,它是由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清华书店等十家出版单位,三家发行单位组成的。
杨牧之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
把我们的体制、机制搞活,创新开拓,组成一个新的有战斗力的、有活力的集体。经过三年到五年的努力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航空母舰”。
解说:
这个坐拥丰厚出版资源的“航空母舰”一进入商海就显示出非凡的实力,推出了一系列的精品图书。2004年2月中国文库问世,它把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作者的文、史、哲、科教、艺术、工具书以及《汉译名著》等书籍汇总到了一起,堪称是当代的“四库全书”。
读者2:
推车在走,在寻找选择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这本书,真是眼睛一亮。
读者1:
以往的这些优秀作品都是分散在各个出版社,来分散出的,许多优秀的篇章、著作都比较散落,这样对读者来讲读起来的时候不是很方便,这样把它集中到一起出的话,这样的话非常便于读者的阅读,而且也便于收藏。
解说:
《中国文库》共分十集,每集一百种,十集一千种。仅前两集参加编辑的出版单位就有20多家,没有强大的出版资源做后盾是很难实现的,正是这种资源的优势使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全国500多家出版单位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有率达到了7.42%,比第二位高出了一倍。
杨牧之:
那么按照这样一个整合,这样集约经营的办法,能把我们的好处集中在一起面向市场,更好地服务。另外有竞争力以后资源、资产会不断地增加,你在市场竞争能力就会更强,这样对集团的发展,对中国出版业的发展都有好处。
解说:
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一样,在改革中一大批新型出版企业开始在市场中显现出活力和竞争力。据《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辽宁出版集团公司、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集团等七家改革试点出版企业,总资产增长率均超过了10%,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4%,推动了我国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
任慧英 辽宁出版集团公司董事长:
只有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才能给我们集团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力。我们出版集团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获得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之后,我们享受了产业发展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陈昕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比如讲我们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市场主体,我们取得了作为股份有限公司也好或者作为企业也好,我们有了资产的经营权,这就有利于我们打破过去那种体制下出版社一家一户这么一种小而全的这么一种经营的方式,我们可能对我们集团的所有的资源,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进行重新配制。
解说:
新的体制和机制是出版单位更加有意识、有能力为广大读者出好书,出精品书,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积累价值的图书,集中反应了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据了解,截止到2005年底1552种,“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已完成和接近完成1335种,已出版的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有150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四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
在市场中求发展,在竞争中做大、做强,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国出版实施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这是去年中国出版届在5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留下的一个个精彩瞬间。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书展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图书博览会和版权贸易市场。全世界75%的版权贸易在这里达成,是检验不同国家出版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个国际舞台。
在往届的书展中,中国展团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冷冷清清,书少、人少、贸易活动更少。而在这次书展上,中国出版届组成了一个200多人的展团,带去了近万种参展图书,绝大部分是新产品,其中英文版和中英文双语图书就有两千多种,成为书展上的一个亮点。
外国书商:
这是这些年来我所参加的同类展览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展示。书的种类繁多和精美装帧,以及展区的布局都让我感到惊讶。
陈昕:
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个人的一种感觉法兰克福是一个西方出版人的俱乐部。我们到这里来参加法兰克福仅仅是购买一些版权,把西方的一些产品引进到中国来,向中国的读者来介绍。但这一次我到法兰克福,我觉得这次的法兰克福对中国的出版业来讲是一个转折点。
解说:
在以往的书展上,中国引进版权的总量一直是输出版权的十倍,甚至还要多,引进和输出的比例严重失衡。在本届书展上中国展团引进版权881项,输出版权达到了615项,与上届书展引进版权1400项,输出版权只有100多项相比大幅度缩小了逆差,提高了中国出版物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王涛:
这是多年没有的一种可喜的局面,得益于什么呢?得益于试点单位和国内出版届通过改革实力增强,创新能力增强。版权交易你没有创新能力,你要强行卖给人家,人家不买你的,这种版权交易的这种比例的可喜变化说明中国出版产业通过改革创新能力增强了,实力增强了。
演播室主持人:
看书的人从难于找到自己想看的书到想看什么基本上找到什么,出书的人从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等饭吃到进入市场找饭吃,甚至到国际市场一争高下,从这样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出版产业的成长和壮大,也看到了图书市场的兴旺与繁荣。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出版业一定会越走越精彩,也一定会给广大的读书带来更大的惊喜。
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的《焦点访谈》,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