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当代法语少儿畅销小说集粹
作者:陈邕  文章来源:2004年第2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7  文章录入:ghost  责任编辑:ghost

    众所周知,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以雨果、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为代表的法国文学,也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法国图书在中国日渐受到出版者的冷落。根据2003年全国图书出版选题计划,该年引进版图书选题共6287种,其中美国图书占76.3%,英国6.2%,德国3.1%,俄罗斯2.2%,连韩国图书也占了1.3%,而法国图书仅为1.2%。这种情况,与名家辈出的法兰西灿烂文化极不相符。期间,法国少儿读物市场上活跃着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这些佳作不该与我们的小读者们擦肩而过。

                  塞奇·布鲁梭罗与“魔眼少女”
    塞奇·布鲁梭罗,1951年生于巴黎,是当今世界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法国小说家,被誉为“法国的斯蒂芬·金”。大学毕业后,布鲁梭罗为年轻人写了许多荒诞和科幻小说,这些作品独树一帜,游弋在超现实主义和幻觉之间,并为他带来了十多项文学大奖,其中《滑稽的道路》、《动物锁行动》获1981年和1988年度法国科幻文学大奖。20世纪80年代末,布鲁梭罗出版了一系列惊险小说,探索各种形式的悬念,展示了其令人瞠目结舌的想像力,使那些有着最统一标准的类型小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半夜的狗》使他荣膺1994年度惊险小说奖,《冬宅》1995年获RTL-LIRE大奖,他的《忧郁的微笑》等袖珍本小说出现在畅销小说排行榜上,有些作品已被搬上银幕。布鲁梭罗被认为是幻觉惊险小说大师,他的作品是对人类想像力极限的挑战,而这恰恰是他最讨读者喜爱的东西。最近,他专门为青少年读者创作了两套魔幻系列小说:“魔眼少女佩吉·苏”及“西格莉德和隐秘的世界”,作品一上市即引发销售狂潮,它们在法国读者尤其是小读者中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哈利·波特”。这些书已被翻译成37种语言,在近50个国家和地区热销,深受全世界的孩子和家长们的青睐。
    布鲁梭罗笔下的佩吉·苏,是一个14岁的女孩子,她有一副魔法眼镜,能够给她带来神奇的力量,借助它,佩吉·苏一次次地挫败了来自魔法世界的恶势力。
    目前,“魔眼少女佩吉·苏”的四次奇妙冒险已经广为传诵,它们是《蓝狗时代》、《沉睡的恶魔》、《地心蝴蝶》以及《魔法动物园》。
    “西格莉德和隐秘的世界”是布鲁梭罗另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小说系列,而这一次,西格莉德,一个长着蓝色头发的女孩,作为隐秘世界的探索者,将带领我们进入另一个奇妙世界。《章鱼的眼睛》、《癞蛤蟆的未婚妻》、《大洋深处的恶龙》即将出版。
    
                尚皮耶·达维德与《再见小王子》
    《小王子》是法国著名飞行英雄圣埃克苏佩里发表于1943年的童话名著,该书创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学传奇:全球发行语言超过一百种,销售超过五亿本!在不大的篇幅中,作家用他那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笔触,感染和激励了无数颗热爱生活的纯洁心灵,这一特点,在《再见小王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弥漫于全书中的内涵丰富的文字内容和相得益彰的彩色插图,读罢自当令你再一次深入人生哲理的思考,品味小王子那淡淡的忧与淡淡的愁。该书繁体版在台湾上市后不久,销量就突破了3万册。
    《再见小王子》作者就是尚皮耶·达维德。达维德1950年生于比利时,11岁移民加拿大。在大学主修微生物,毕业后在机关担任翻译,10年后专事写作,著有十多本文学作品,并曾获奖。达维德虽是加拿大人,但是他的原籍是以法语为母语的比利时,他所在的加拿大魁北克省,更是与法兰西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再见小王子》也是用法语创作的,他的笔法被认为深得圣埃克苏佩里的语言和思想的精髓。

          艾里克·欧森那与《语法像一首温情的歌》
    艾里克·欧森那,法国著名畅销书作家,法兰西学士院院士,法国海洋中心主席和凡尔赛高等景观学校校长,法国龚古尔奖(Prix Goncourt)和罗杰尼米耶奖(Roger Nimier)获得者。1974年,欧森那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同年成为国家博士。随后在巴黎第一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他转而从事行政事务,在此前后,他撰写了七部小说,其中《如同在洛桑的生活》获1978年的罗杰尼米耶奖,《殖民地的展览》获1988年的龚古尔奖。2001年,欧森那创作了童话体小说《语法像一首温情的歌》,这是一本被誉为堪与《苏菲的世界》媲美的文化启蒙佳作,有人甚至把它与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相提并论,并称为法兰西文学双璧。该书一上市,即获得市场的认可,法国国内销售超过50万册,并已向19个国家和地区出售版权。
 

   该书讲述的是一位10岁的小女孩让娜在一个充满生趣与诗意的词语的城市里漫步的抒情的故事:
    让娜和哥哥托马一起乘船横渡大西洋去美国,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风暴掀起的海浪吞没了他们的船只,也夺去了他们的所有声音。
    让娜和托马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出人意料的是,那里竟是一个词语的王国。在热情好客的土著居民的引领下,漫步在词语之城,他们重新发现了长久被遗忘的词语的魔力,也亲身感受到了法兰西文化的美丽与悠远。此番神奇之旅,使让娜和托马重新学会说话,并且找回了生活的真谛。
    这是一部致力于还原词语真实的存在的作品,它像一个品味语言,倾听词语完美之声的邀请。在作者清简的铺叙中,轻盈如歌的语句如键盘上跳出的一串串美妙音符,引领人们重新拥有对世界的好奇与想像。

                   拉维亚·布若尔写《石头预言》
    14岁的小作家布若尔,外表打扮跟普通少女无异,但一开口就是雨果、莎士比亚、吴尔芙,一派才女本色。2001年4月,布若尔年仅12岁时,已在闲暇时撰写《石头预言》。最初她纯粹贪玩,同时也娱乐好友,不过其中一位朋友的母亲注意到布若尔的天份,主动将手稿寄给一家出版社,结果一纸风行。布若尔说:“简直难以置信,吓了我一跳呢,仿佛梦想成真。”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