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发行掀招标“风暴” 高枕无忧的日子已难再 |
作者: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8 |
|
坐在教材发行上高枕无忧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 “教材发行改革搞招投标,利润减少是必然的结果。”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主任金若华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之后,单广东教材发行这块,新华就被迫让利5000万元。其他试点改革地区也都有着类似的让利幅度。据称,新华系统内的一些基层书店甚至要面临亏损的风险。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蜕变的时期。”金若华这样形容新华目前的处境。 中标的为什么总是新华? 中小学教材招投标试点从3个试点省市扩大到11个省市,明确“试点工作最迟从2006年春季开始”,并面向全部试点省市跨区域公开招标。从2008年秋季开始,则“面向全国进行”。 从目前改革试点招投标的结果来看,虽然已有民营企业加入竞标者行列,但最终中标的还是新华系统,不仅广东是这样,浙江、安徽和山东也都是这样。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民营公司给出的报价其实比新华的报价更低,那么,为什么最后还是新华中标呢?对此,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物市场管理处的陈春怀处长解释说:“这次招标是综合评分,除了价格因素,还有服务等考量因素,其中价格在其中占到的权重只有30%。就教材发行而言,目前新华系统的优势就是它的网络健全,以及它几十年来发行教材的经验和人才队伍。而民营的网络则不够健全,很难做到每乡每县都有它的书店。” 新华系统也比较认可这一说法,金若华表示:“民营在体制上比我们有优势,机制上比我们灵活,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操作时,他们可能会如鱼得水,但到一定规模后,管理、经验和人才方面,我们会比较强一些。” 不过,也有民营书商对此不太赞同,他们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自己都不比新华弱。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今年也参加了2006年山东省教材发行的招标,结果在高达9亿元的招标总额中,除了邮政系统中标6.43%的码洋外,其余全部由山东新华书店中标。该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王建国就对记者表示:“我们感觉自己的渠道还是非常完善的,而且运作机制灵活,效率也非常高,从各个数据统计上看,我们应该强于新华系统,我们在全国的二级代理商有100多家,三级代理近3000家。” 而对最终落败的原因,王建国说:“首先就有一个信任的问题,政府和社会是否真正信任民营企业呢?现在来看,外界对我们还是存有一些怀疑态度。” 真正的竞争在2008年之后 其实,教材发行招投标改革中,许多业内人士赞成一个观点:在2008年之前的试点阶段,政府其实是想为新华系统留一个喘气的空间;先引入竞争模式,是让其感受市场竞争的氛围,但又不一下子使其断奶。 今年招标的教材发行权的有效期也是到2008年为止。陈春怀承认,“接下来这两年是关键,未知因素很多”。 而陈春怀谈到的未知因素,具体包括:2008年,具有总发行权的公司会比现在更多,所以竞争个体增多;民营的运作成本较低,没有国企的负担,可以把价格降得更低;邮政系统已经加入到发行业务的竞争中,他们的网络实力也很强;至于新华,目前的主要工作在于重塑其市场主体地位,两年之后,如果改制比较成功,仍不可小觑。 新华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无论如何,新华要想单靠教材发行吃饭肯定行不通了。目前虽暂时保住这块业务,但利润减少是明摆着的事实。垄断时期,新华拿到的发行折扣有30%之多,这次试点改革,相关的新华系统大多降低了5%左右的折扣,比如广东新华降了4.1%,目前他们拿到的实际发行折扣为25.9%。据陈春怀介绍,广东的教材码洋为12亿元,那么,以此为基数进行计算,12亿乘以让出的折扣4.1%,即等于广东省教材发行环节节省约5000万元的开销,而这些节省下来的开销将通过降低教材单本定价来体现。 对此,金若华表示新华书店急需节流开源。一般来说,图书发行从业务种类可以分为:教材、一般图书、文具、音像、体育用品几大类。过去,由于教材发行上的垄断优势,绝大多数的新华书店都单单依靠教材过活,在新形势下,当务之急是要发展其他业务。 “我们首先要加强的是一般图书的业务。”金若华对记者透露。(记者陈榕)[1] |
|
凡“文章出处”及“作者”处标注有“本站原创”或“出版广角”字样的文章,版权均为广西出版杂志社所有!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