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字符:
搜索类型:

您现在的位置: 广西出版杂志社 >> 文章中心 >> 出版业新闻 >> 业内动态 >> 文章正文
大部头图书成订货会焦点
作者:中国出版…    文章来源:中国出版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

  《夏衍全集》、《摩诃婆罗多》、《周原出土青铜器》等大书亮相图书订货会 
   
  
《摩诃婆罗多》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作为专业图书,《周原出土青铜器》却成了订货会的焦点大书之一。
 
  本报讯(记者甘丹张弘)2006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昨日已进行到第3天,各种新书的宣传活动仍然在国展如火如荼地举行着。昨日,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夏衍全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新书发布会,而记者了解到,诸如《夏衍全集》这样的大部头图书在本届图书订货会上还有不少,包括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考古图集《周原出土青铜器》和古籍整理方面的《全敦煌诗抄》等,在书市缺乏亮点的情况下,这些大型图书在订货会上显得格外醒目。 
 
  《夏衍全集》首次收录戏剧评论
 
  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夏衍全集》在本次图书订货会上是初次亮相,这套《夏衍全集》编辑时间长达4年,是迄今为止收录夏衍作品最全的文集。据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何成梁介绍,《夏衍全集》共16卷,约920万字,分为戏剧剧本、戏剧评论、电影剧本、电影评论以及文学、日记等分卷。
 
  据悉,《夏衍全集》在原有文集的基础上,做了大量补充,一些过去从未收入夏衍作品集的文字也收录在了这次出版的《夏衍全集》中。“比如夏衍和他人合作的剧本,以前只见《戏剧春秋》,全集首次将夏衍参与执笔或整理的集体创作《保卫卢沟桥》、《黄花岗》等找到并编入全集。这能够更充分、全面地展示夏衍戏剧创作的原貌。”另外,夏衍的134篇戏剧评论也是从他诸多文章、文集中搜集、考查和梳理出来的,并首次集合在一起收入《夏衍全集·戏剧评论卷》。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的有些观点略显偏激,这些东西只要不伤及他人,我们都不予删改。这样其实才能够看到夏衍心灵的压力,以及内心思想的发展过程,这才能完整地展现他的思想。”何成梁说。
 
  《摩诃婆罗多》首出全译本
 
  在今年的图书订货会上,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吸引了不少参展者的目光,六卷本《摩诃婆罗多》历经多年,多人的翻译,终于在8日开幕的订货会上露出了神秘的面孔。然而翻译这一套史诗的翻译家金克木等人早已作古多年。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据悉,在“文化大革命”中,季羡林就已经开始偷偷翻译《罗摩衍那》,到“文革”结束后不久,七卷八册的《罗摩衍那》汉译本全部出齐,但《摩诃婆罗多》却一直未有完整的中文版出版。
 
  据悉,上世纪80年代末,翻译家金克木开始筹备翻译《摩诃婆罗多》,并亲自翻译了《初篇》前四章,并确立了翻译体例。随后他的学生赵国华、黄宝生主要负责《摩诃婆罗多》的翻译,期间赵国华于1991年去世。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翻译家们和黄宝生一起,完成了《摩诃婆罗多》的全部翻译,“从最初筹备,到现在这套书出版,已经有十几年了,真是十年磨一剑啊。”黄宝生在该书的译后记中说。
 
  另外,中文版《摩诃婆罗多》也是这部印度经典史诗的第一个外语全译本,此前计划全文翻译这部大书的西方学者均未能最终完成这项事业。
 
  《百年经典》梳理中国儿童文学史
 
  一部由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下简称《百年经典》)则是本届图书订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少儿读物之一。据悉,这套《百年经典》计划精选20世纪初至今100年间,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儿童文学作品,全面代表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成就,并且向今年将在中国举行的I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第30届大会献礼。截至目前,这套丛书已经出版了25本。
 
  记者了解到,这套《百年经典》书系,由严文井、金波、张之路等儿童文学名家编选作品,有着很浓的高端色彩。儿童文学推广人阿甲和王林介绍说,这套书最令人欣喜的一点是独特的视野,书系中首次收入了台湾作家子敏的名著《小太阳》,填补了儿童文学出版的一个空白。
 
  出版社争推大部头
 
  另外,10卷本《周原出土青铜器》也在图书订货会上面世,这套丛书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完整收录、整理周原出土青铜器的专著,具有相当高的文化价值。此外,《全敦煌诗抄》、《徐梵澄文集》两套大部头书也分别由作家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谈到今年订货会大部头成为亮点的现象,订货会会务组成员王磊表示,除了已经出版的大书之外,还有一些大书也正在运作当中,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宣布要出《尼采全集》的精校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要出根据丹麦原文翻译的《克尔凯郭尔》文集(第一卷已出)等等。“出这些大部头的著作可能有冲着国家图书奖去的嫌疑,但不完全是。我觉得,即使有的出版者有这样的想法,但只要他做的事情对文化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有贡献,那也未尝不可。此外,在这种出版现象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翻译者和组织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出版社则享受了最后的成果——一套书摆在那里非常引人注目,付出的成本也不是很大。”  

[1]

  凡“文章出处”及“作者”处标注有“本站原创”或“出版广角”字样的文章,版权均为广西出版杂志社所有!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订货会文艺好书稀缺 名家新作

  • 2006北京图书订货会闭幕 出版

  • 2006北京图书订货会正式开展

  • 三“新”引领文化潮流

  • 引进版图书泛滥之忧虑

  • 图书消费与“道德黑洞”

  • 明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首邀港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