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闵捷 吴晶 白瀛)30日在京落幕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透露出将在全国推广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消息,令中国文化界欣喜地看到了扭转“文化赤字”局面的希望。
据介绍,3年前启动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将从目前的9个省市扩展至全国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单位也将在目前的35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艺院团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具体步骤将于近日在各地上报计划后确定。
有学者认为,2006年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年”,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将极大释放文化生产力。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将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随着文化界期盼已久的文化体制改革大幕的开启,一系列改革措施将陆续出台,极大地释放文化生产力,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振聋发聩地提出了“文化赤字”的说法: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的“入超”。他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无法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中国自然就成了“硬件加工厂”。
据统计,2004年中国出口了700多万册(份)书报,只占国内当年书报刊出版总量的0.16‰。同年,中国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的版权达4068种,进出比为290比1;中国从人口只有316万的新加坡引进版权则达156种,而输出仅30种,进出比为5:1。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