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深出版者呼吁:出版改革亟须细化配套政策 |
作者:中国新闻…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24 |
|
也许是因为对出版拥有更多一份热爱,也许是因为在转制中遇到颇多困境,政协委员、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公司理事长汪继祥谈起出版体制改革深有感慨。
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是第一批企业化转制改革试点单位,起步比较早,但现在前行得比较艰难,与辽宁、上海等地方军团改革相比,步伐更趋缓慢。“地方上的发行、出版等改革属政府主导型,税收、退休人员安置等配套政策落实得比较好,所以他们前进的步伐快。”汪继祥委员分析说。
现在改革推进过程中遭遇到不少出版社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中央和部委的出版社改革在近一两年基本上处于试探、观望甚至等待的阶段。汪继祥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改革相应配套政策不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在前期主要靠政府推动,然后才是市场推动,这中间有个过程,主要就靠政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要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如国有资产授权经营问题对出版社来说是最根本的问题,如果不授权则利润要上交,授权以后就可以把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中央规定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授权经营,但什么情况下算"有条件"就需要相关部门的解释,否则到了具体单位很难实施。
第二,转制成本的承担问题。改革都要涉及到人的退休、安置问题,老人老办法的具体化问题究竟怎么实行,出版界对此比较挠头。现在看来转制成本全部由企业来承担,有的单位就承担不起,能够承担的压力也非常大,因为转制成本很高,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背景下,企业承担过高转制成本就可能丧失很多发展机遇。
第三,分类管理问题。科技类出版社与社科类出版社应该有所区别,因为它的意识形态因素含量低,应该更开放。不能一刀切,用一种管理模式。因为科技出版本身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应该给予特殊政策推动。我们要按照公司法鼓励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同时国家要扶持有实力的科技出版社资源重组,要突破不同部门和不同所有制进行强强联合。目前我们是小而全,形不成合力,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所起的作用有限,必须组建国家专业出版集团才有可能与国外竞争。
改革就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改革愈往前走愈艰难,但是我们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面对改革的难题只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汪继祥委员对于如何破解改革难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我们靠什么来推动改革呢?我认为,地方出版集团之所以能够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靠的就是政策。”汪继祥委员开出的“药方”就是对出版进行分类管理。“出版业可以分为大众、专业、教育三大块,各有不同的特点,应该分类管理、分类指导。但是现在‘一刀切’的程度比较严重,很多情况下是用一种模式在管理。”
汪继样开出的另一个“药方”就是正确处理繁荣和管理的关系。“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发展。我国出版物竞争力与国外相比差距非常大,不用发展的方式而偏重用管理的方式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出版走出去遭遇"洋老虎"
科技界相比社科界来说,对外交流的更多一些,也就对我们自身力量的弱小看得更深刻。汪继祥委员说:“目前国际大出版集团早已以各种形式进人中国市场。为了提高自身数据平台的知名度和广泛性,他们大力聚集中国的学术期刊资源。目前我国的科技类出版社比较滞后,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没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所以除改革的压力还面临国际出版的竞争压力。”
因此他认为,文化要走出去,科技要引进来,在改革同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国际合作,在促进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同时,有效地遏制我国英文版期刊资源的流失,也可以给出版社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1] |
|
凡“文章出处”及“作者”处标注有“本站原创”或“出版广角”字样的文章,版权均为广西出版杂志社所有!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