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广西出版杂志社 >> 文章中心 >> 出版广角 >> 专栏 >> 文章正文
构建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作者:罗紫初    文章来源:《质疑出版专业教育》(第1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6

  4.本科课程体系构建要与硕士生课程设置相互协调。在课程设置上既要考虑两者间的联系,因为硕士阶段是本科生毕业之后的深造阶段,知识传授上应有一定的衔接;然后,更需要体现的是两者之间层次上的差别。本科生培养的是出版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以传授适用的知识与技能为主;硕士生则要侧重规律的探讨,侧重理论剖析以及相关知识面的拓展。
  

  5.课程设置要注重科学性,切忌因人设庙。目前各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因人设庙的现象普遍存在。开设什么课程不是根据专业的客观需要,而是根据现有教师的能力,教师能开什么课程就安排什么课。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大学里开设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像是一个大杂烩,缺乏科学性。因此课程设置要经过充分的调查与严格的论证,要按照专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设置课程。课程体系形成之后,就不能随意更改,教师开课要严格按照各门专业课的具体要求进行。
    三、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想

    遵循前述各项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特从课程体系的构成模式及核心课程的确立这两个方面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提出如下方案。
 

   1.课程体系的构成模式
出版业既是具有经济性的产业,又是具有文化性的事业。由此决定了出版业从业人员应具有有别于其他行业人员的独特知识结构。这一知识结构,由三大知识模块组成:一是以编辑工作为中心的编辑业务知识及相关的文化素质类知识;二是以出版物经营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知识及相关的经济学知识;三是以出版管理为中心的资源组织及行政管理知识。除此之外,还要从理论与技术层面上考虑开设一些出版学专业课程。由此形成如下图所示的课程体系。(见下图)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能够反映一个专业基本特征的课程。它承担着该专业最重要的核心知识的传授任务。专业核心课程的确立,有利于巩固编辑出版学专业的独立学科地位,有利于规范各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办学行为,体现了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要求,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专业核心课程一旦确定,则任何学校要开办此专业,都要以能够开出这些课程为基本条件;各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也应以这些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为前提。
  

  确立专业核心课程的依据,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其一,必须是以出版业从业人员所必需的核心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其二,必须是具有编辑出版学专业特色的课程,也即其他学科没有开设的课程;其三,必须是课程内容的知识层次适合本科教学要求的课程;其四,必须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都需要开设的专业普及课程。
  

  根据上述四条标准对本科生所开设的几十门课程进行筛选,笔者认为以下几门课程适宜作为编辑出版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们是:出版学基础、编辑理论、编辑实务、出版企业管理、出版物市场营销、出版物制作与生产、出版法律基础、中国出版史。
    以上意见,纯属一孔之见,但愿它能成为一块砖,引来更多的金玉良言。

上一页  [1] [2] 

  凡“文章出处”及“作者”处标注有“本站原创”或“出版广角”字样的文章,版权均为广西出版杂志社所有!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相关文章
 
  • 浙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权尘埃

  • 2005年西藏新闻出版事业繁荣

  • 中国出版代表团“首届海外华

  • 资深出版者呼吁:出版改革亟

  • 台湾期刊业发展对大陆同业的

  • 女性题材图书 出版渐热 亮点

  • 贵州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更名为

  • 注意研究出版实际

  • 芬兰文版《孙子兵法》和《古

  • “泛枪手时代”与出版枪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