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字符:
搜索类型:

您现在的位置: 广西出版杂志社 >> 文章中心 >> 出版业新闻 >> 业内动态 >> 文章正文
台湾期刊业发展对大陆同业的启示
作者:媒体安都    文章来源:媒体安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10


 
四、“去中国化”的政治影响依然存在
 
应当承认,台湾民众对于社会政治的关心程度远不如大陆和香港。市场上政治类图书屈指可数,用大陆的眼光看,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内容都有。在一个县城书店里不足两万种书的陈列销售柜台上,有几部台湾出版的赞扬胡锦涛与温家宝的图书,内容客观、语气平和、褒奖肯定远大于批评。还有一些专门研究大陆发展前景的图书,其谈吐真诚,推心置腑,令人感动。但是,同时也能够看到鼓吹台独的书刊尽管少,毕竟存在,包括李登辉的《台湾是属于中国吗》等臭名昭著的图书也赫然入架,极个别期刊摆出一副台独面孔还是有的。台湾与大陆毕竟是分隔五十余年,又由于彼此的政治制度不同,所造成的偏见和隔阂还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差异并不是有限的、短暂的交流沟通可以完全弥补的。期刊业、出版业行当中这种声音虽然薄弱,但毕竟存在,一有合适气候还会有扩大之势。
 
五、期刊业繁荣的理论和社会根基仍须扎牢
 
台湾期刊业繁荣发达之后,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固守是显而易见的。据上海出版人士介绍在台北办书刊展销的体会时说,越是上档次的精品、学术著作,在台湾越有市场销路。
 
台湾期刊业发展的后劲还取决于新新一代的文化指向。接触不少更年青的一代人,13岁到19岁之间、游走于中学大学之际的孩子们,不读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不上学就业难,上学就业更难,好像成为他们逃避学习和阅读的堂皇理由。台湾的教育和文化业的取向,是否更有利于期刊业、出版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得而知。
 
六、期刊业的均衡发展和持续发展问题
 
考察台湾出版业、期刊业的结构和布局,出版环节毕竟以台北为中心,繁荣在台北,发展在台北,销售环节则分布于城乡各个角落。邮局之外,乡镇的便利店和书店是期刊销售的重要渠道。台北商会商场中的期刊专营店中有近600种刊物,有的刊物可退货,有的刊物不退货,但这种完全的私营运作,是否能够全部涵盖有着社会人群活动的所有场所,很难想像。对于偏僻山野、乡间的受众服务如何保证不受经济利益的完全驱动,如何维护所有人期刊阅读的基本文化权益,由于时间条件所限不能穷究根底。
 
台湾期刊业发展对大陆同业的启示
 
作为先期开发、较早进入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之一的期刊业,台湾同业的成熟运作显示出市场机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微观层面的促动和激励,作用十分强大和持续。市场调配资本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和服务资源,已经形成一个有序的、永续的推进机制,省略了政府在很多方面管不了和管不好的弊端,大大降低了社会管理的成本。事实证明,市场机制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德风尚、文明礼仪并不矛盾,二者可以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综观台湾同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几点启示就教于方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凡“文章出处”及“作者”处标注有“本站原创”或“出版广角”字样的文章,版权均为广西出版杂志社所有!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女性题材图书 出版渐热 亮点

  • 贵州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更名为

  • 构建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

  • 注意研究出版实际

  • 芬兰文版《孙子兵法》和《古

  • “泛枪手时代”与出版枪手

  • 我国方志出版空前繁荣

  • 出版教育:一个纸上谈兵的命

  • 难解少儿出版“重复结”